消费类电子产品生产行业介绍

  新闻资讯     |      2024-07-20 00:11

  消费类电子产品生产行业介绍我国消费类电子产品是指用于个人和家庭与广播、电视有关的音频和视频产品, 主要包括:电视机、影碟机(VCD、SVCD、DVD)、录像机、摄录机、收音机、收录机、组合音响、电唱机、激光唱机(CD)等。

  而在一些发达国家,则把电话、个人电脑、家庭办公设备、家用电子保健设备、汽车电子产品等也归在消费类电子产品中。随着技术发展和新产品新应用的出现,数码相机、手机、PDA等产品也在成为新兴的消费类电子产品。

  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后期开始,融合了计算机、信息与通信、消费类电子三大领域的信息家电开始广泛地深入家庭生活,它具有视听、信息处理、双向网络通讯等功能,由嵌入式处理器、相关支撑硬件(如显示卡、存储介质、IC卡或信用卡的读取设备)、嵌入式操作系统以及应用层的软件包组成。广义上来说,信息家电包括所有能够通过网络系统交互信息的家电产品,如PC、机顶盒、HPC、DVD、超级VCD、无线数据通信设备、视频游戏设备、WEBTV等。目前,音频、视频和通讯设备是信息家电的主要组成部分。从长远看,电冰箱、洗衣机、微波炉等也将会发展成为信息家电,并构成智能家电的组成部分。

  消费类电子整机产品的制造过程,材料、设备、方法、操作者这几个要素是电子工艺技术的基本重点,通常用“4M+M”来简化电子产品制造过程的基本要素。

  电子产品制造所用到的材料,包括电子元器件、导线类、金属或非金属的材料以及用它们制作的零部件和结构件。

  应该说,我国电子工业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在电子材料、特别是电子元器件的研制、开发领域,差距巨大。据统计,当今世界集成电路芯片制造业有40%在美国、25%在日本、12%在韩国,中国只占1.2%。这种局面,与中国的国际地位极不相称。

  以微处理器为核心的集成电路技术,向来是信息产业的两大核心技术之一。集成电路在电子产品整机系统中的价值,已经从1987年的10%,上升到1995年的13%和1998年的16%,目前这一比重大约为23%。不仅如此,集成电路在现代国防及未来战争中也具有重要的地位,在军舰、战车、飞机、导弹和航天器中,集成电路的成本分别占到总成本的22%、24%、33%、45%和66%。

  电子整机产品和技术的水平,主要取决于元器件制造工业和材料科学的发展水平;能否尽快熟悉、掌握、使用世界上最新出现的电子元器件和材料,能否在更大范围内选择性能价格比最佳的电子元器件和材料,把它们用于新产品的开发与制造,往往是评价、衡量一个电子工程技术人员业务水平的主要标准。

  电子产品制造过程中必然要使用各种工具、工装、仪器、仪表、机器、设备,熟练掌握并正确使用它们,是对电子产品制造过程中每一个岗位操作者的基本要求;从一方面说,“三分手艺,七分家伙(工具与设备)”,工具和工装是劳动者双手的延长和增强,仪器和设备是劳动者大脑的扩展与升华;从另一个角度看,仪器和设备又是劳动者本人的竞争者,不仅低水平、低素质的劳动者会被仪器和设备淘汰,而且高水平、高价格的劳动者也将被先进的、效率更高的仪器和设备所取代。

  十几年以来,SMT技术的发展带动了生产设备行业的进步。最新的科学技术手段,例如激光技术、计算机控制技术、精密机械制造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等,使生产设备更加智能化、人性化、高速度和高精度,电子生产设备制造成为效益最好的行业。到目前为止,我国电子产品制造企业中能够看到的生产工具和生产设备,除了部分手动工具、半自动设备是国内制造的以外,高档生产设备几乎全部是国外进口的,这些进口设备价格极其昂贵,动辄需要花费几十万人民币,甚至数百万美元。生产设备的购置、运行、管理、维护以及折旧费用,已经在产品的生产成本中占有很大的比重。

  电子产品工艺技术的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的提高,主要依赖于生产设备技术水平和生产手段的提高。

  对电子材料的利用、对工具设备的操作、对制造过程的安排、对生产现场的管理——在所有这些与生产制造有关的活动中,“方法”都是至关重要的。在这些过程中,无论是硬件的制造还是软件的设计,都需要培训练习、分析思考、总结经验,不断推出好的、更好的方法,不断用新的方法代替旧的方法。有时候,方法只是操作者个人经验性的体会和手法,但假如行之有效,经过科学的研究和总结,这方法就会变成现代科学技术的一个组成部分,成为生产工艺技术的一种标准方法被普遍推广。

  在生产能力低下的过去,电子产品的生产方法比较简单,对于操作者来说,主要表现为个人的经验与技能,“手巧”是对他最好的评价与褒奖;但在今天,电子产品的制造早已不是个人行为江南app体育,而是在现代化管理体系下团队合作的产物。从原理设计到工艺设计、从材料采购到仓储物流、从生产节拍控制到质量检验,新的设计手段、新的加工设备、新的材料和工具,都要求操作者有更好的智力因素,个性化的操作手法被淹没在规范化的训练中——因为,现代化大批量生产要求产品具有更好的制造工艺技术的一致性。

  在现代电子产品制造过程中,新的方法和工艺技术层出不穷,要求工程技术人员和生产操作者具有良好的文化基础,只有这样,才能不断学习、不断提高,适应高新技术方法的要求。

  电子工业是劳动密集型的产业,它所吸纳的劳动力人数,在全世界的工业劳动力中占有很大的比重。我国电子工业历经二十多年的改革开放,逐渐成为“世界电子产品制造业的加工厂”,这不仅是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成功,我国人力资源丰富、劳动力价格低廉也是重要的原因。但是,我国的电子产品制造业要从“来料加工型”全面转变为“设计制造型”,劳动力相对低下的平均素质就成为发展的瓶颈。近年来,“人力资源”已经成为行业之间、企业之间最重要的竞争领域。有识之士指出:我国制造业与西方工业发达国家的差距在人才,其一是高级管理人员,其二是高级工程技术人员,其三是高等级技术工人;“技术盲”已经不能适应新经济时代的工人岗位,现代化工业需要的不再是简单的体力劳动者,而是大批懂得现代工艺技术的高级蓝领;要提高“中国制造”的竞争力,必须着力培育高素质的技术工人队伍;今后几年,我国企业对技术工人的需求将增加25%,其中技师、高级技师的需求量将翻一番。

  国家大力提倡并推行职业技术教育已近十年,但与此相对的是,中、高级技术人才的社会需求量继续攀高,对高素质的复合技术工人的需求更旺。国家开放了,经济发展了,可以引进资金、引进设备、引进高级管理人员,但成千上万的工人是不可能依靠引进的。事实上,中、高级技工总体缺乏的情况表明,我国职业教育对市场需求的反应较为缓慢,专业设置不能满足企业发展的需要。企业内部、行业内部开展的职业教育,是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主要职责之一。加快启动高技能人才的培训过程,尽快培养一大批既懂得现代技术又掌握操作技能的技术人才,消除高级蓝领紧缺对制造业发展的制约,已是当务之急。

  电子工业又是技术密集型的产业。它的产品,直接反映世界科学技术的发展前沿。现代化电子工业的精髓是科学的生产过程管理。统计学、运筹学是现代管理科学的理论基础;电脑化、网络化的过程控制构成了电子产品制造企业的管理体系;统一的、标准化的、完备的经济管理、技术管理和文件管理是现代化企业运作的基本模式。

  与以上制造过程的四个要素比较,管理可以算是“软件”,但确实又是连接这四个要素的纽带。企业对生产材料、仪器设备、制造流程和人力资源的控制,都需要通过管理体系和管理制度来实现。在国内的众多企业里,对以上四个要素的管理制度还不够健全,面对ISO 9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的审查以及3C安全认证的审查,大量的工作是制订管理的标准与制度,撰写那些以往缺少的、准确的、有效的管理文件。

  近年来,建立在信息技术基础上、以提高企业资源效能为系统思想、为企业提供业务集成运行中的资源管理方案ERP(Enterprise Resources Program,企业资源规划),已经开始在国内的电子产品制造企业中推广,这是由美国著名的计算机技术咨询和评估集团Garter Group公司提出的一整套企业管理系统体系标准。ERP系统集信息技术与先进的管理思想于一身,成为现代企业的运行模式,反映时代对企业合理调配资源、最大化地创造社会财富的要求,其先进性、科学性已为很多发达国家的企业成功应用所证实。显然,ERP的推广使用必将使我国电子产品制造企业的科学管理迈上更高的台阶。

  毫无疑问,对电子工艺技术的了解将有助于原理性设计的成功。但是这还不够,成功的原理性设计并不等于高质量的大批量生产,现在的电子制造企业更希望我们的工科毕业生能从技术管理者的角度来认识生产制造过程。他们不仅需要掌握原理性的专业基础理论,还应该学习与现代化电子产品生产方式有关的工艺技术和管理知识。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和ERP企业资源管理系统已经成为当前电子产品制造企业必备的管理手段。

  表面贴装生产线、波峰焊接机、数控机床、自动水清洗机、高低温环境试验箱、功能试验设备、系统测试台

  两个净化车间(重要工序部分可达每立方米100粒分子)、长恒温区及高精度扩散炉、高真空电子束蒸发源、双面曝光机、综合测试台、交流/直流高温阻断测试台

  切板、PTH(沉铜)、丝网、电镀、蚀刻、相位转移、HAL(热空气均涂法)、印刷电路板装配、最后装配及检测。

  负责公司售后产品的检修维护;对产品质量的监督和产品运用的跟踪;编制产品的故障信息报告并提出合理化建议,协助研发人员针对部分产品在设计和制造工艺上进行技术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