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盛极一时的日本电子产品消失不见?行业惨败落幕后去向何方?

  新闻资讯     |      2024-05-14 02:55

  曾盛极一时的日本电子产品消失不见?行业惨败落幕后去向何方?索尼手机、夏普电视、松下洗衣机……这些耳熟能详的日本品牌不知不觉已经从我们身边消失了,它们都去哪了?

  二战之后的日本受到美国的管制,没有军队,外交受困,唯一能发展的就是本国的国内经济。腾出大量人力的日本把发展本国产业作为发展的重点。日本人将做事一丝不苟,做工精益求精的匠人精神发挥到极致,在上世纪下半页创造了大量品牌神线年,日本公司索尼发布了第一款立体声音乐播放器TPS-L2

  被民间誉为“宇宙电视”。随后一群日本电子品牌如雨后春笋一般冒了出来,诸如东芝、夏普、三洋、佳能等等企业都打造了当之无愧的国际品牌。

  上世纪八十年代,全球TOP200的电子产业公司,除了IBM,第二名到第七名清一色都是日本品牌

  1985年,日本半导体巨头NEC击败对手英特尔,问鼎全球最大半导体公司宝座。日本半导体产业占据全球四成的份额

  索尼创始人盛田昭夫曾经毫不讳言地讲到:“如果没有日本的半导体,导弹就无法精确瞄准。”由此,日本就有了能力左右国际格局。

  当年的日本为了保住东芝,以及东芝背后的三井财团,咬牙吞下了《日美半导体协议》这颗苦果。让出了日本半导体市场两成的份额。

  在美、法、英、德的威逼利诱下,一纸《广场协议》让日本进入了失落的十年、二十年、甚至是三十年。

  1995年,日本多家电子企业进入全球50强!而仅仅十年之后,之前的那些品牌几乎都跌出了全球100强榜单。

  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让主要依赖出口的日本经济备受打击,日本电子产品在全球市场的份额从1996年的19%,直接腰斩到2009年的10%

  2000年的时候日本电子产业出口顺差6.9万亿日元,到了2011年仅剩1.2万亿,损失掉了八成多

  日本出品做工精良、历久弥新,但也注定了日本的电子产品使用时间长、更新速度慢,价格成本高,不适宜消费市场。在当初那个大型机驰骋市场的年代,日本这套追求稳定和耐用的做法是十分吃香的。但是当消费机型出现后,日本电子产品的成本高昂、迭代速度慢的缺陷暴露无遗江南平台app体育

  上世纪九十年代,还处在全球化浪潮期间,电子产品可以由分散在世界各地的企业合作完成。譬如曾经有个美国公司VIZIO出产的电视机是由美国设计、韩国研发、中国组装。在美国总部仅有九十名员工,通过超高的性价比,打败了拥有从研发设计到组装生产完整产业链的日本企业。

  在上世纪末,还有一项风靡全球的浪潮,那就是互联网投资。日本在这方面也落后了半步,在G7国家中排行老七。由此也错过了咸鱼翻身的机会。

  彼时的日本就类似这样的情况。各大公司都是负债累累,能赚钱还债就已经很不错了。哪里还有多余的资本去烧钱搞研发?尤其电子产业主要讲究颠覆性创新,这种玩好了满堂彩,玩砸了粉身碎骨的走钢丝活动,别说是谨小慎微的日本人了,就算换了任何人面对当时的情况,恐怕也很难走出当时的选择。

  最明显的例子是:1994年,日本液晶面板产量占全球的95%,但都停留在第一代或者第二代生产线上,由于资金紧张未能及时投入到第三代生产线的研发上,两年之后被邻居韩国超车。最终夏普被富士康收购,日本企业彻底告别了这一领域。

  经济的衰退、信心的丧失让好端端的日本电子企业失去了原有的霸主地位,最终落得个卖身还债的下场。

  不过,再怎么卡别人脖子,半导体材料的市场也就只有几百亿,而面板制造、芯片制造等行业可不止几千亿,这些可都是日本电子行业丢失的领域。面对更加广阔的市场,日本企业也只能望洋兴叹。比起偶尔才能用的“卡脖子”战术,能卡住别人脚脖子才更香。

  要让一个人背着三十年的去买一套注定降价的房子,是鲁莽,是愚蠢;但是由于担心未来的不确定性,而不去投入研发、不去提升自己的竞争力,不也是另一种愚蠢吗?

  在国际局势风云诡谲的今天,无论是日本还是任何一个国家都面临着众多的挑战。鲁莽冒进固然不好,固步自封也同样不可取。日本电子企业的兴衰已经给我们上了这一课,我们可不能白白浪费这堂价格不菲的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