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app官方入口下载文献综述--我国高新技术产品现状和发展研究由于要研究广东省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现状和发展问题,可以从我国这个整体来着手探讨高新技术产品的出口问题,由整体再到局部。国外高新技术不叫高新技术,而叫高技术,而对于我国来说,才加上一个新字。在国外,高技术的应用要比国内更为纯熟,故相关产品的贸易也更加活跃。而反观我们国家的高新技术产品出口贸易,则还有着更多的发展空间,如果我们能够找对方法,就可以在这个领域更上一层楼。本文主要讨论的就是集合各种各样的专业观点,来分析研究国外国内对于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的现状,通过通过对广东省的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现状的分析找出存在的缺陷,再利用这个研究结果找到一些适合的方案去解决,对症下药。最后,可以比较系统的找到今后这个领域发展的前景和道路。那么怎么研究呢?本文强调理论探索与实证分析的有机结合,调查研究和文献研究有机结合,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有机结合,以实现理论与实践的互动,理论问题在互动中发展完善,实践问题在互动中得到解决。运用学过的一些统计相关的专业知识,来对历年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的一些数据进行分析,再参考一些前人研究的结果,来结合研究。从理论到实践,再从实践到理论。最后得出满意的研究成果。
(3).特殊的寿命周期。理想中的产品寿命周期形态是指产品的开发期、投入和成长期是较短的,而成熟期较长,衰退期较为缓慢。但高新技术产品的寿命周期却和传统产品的寿命周期是不同的。高新技术产品的开发阶段较长,产品的投入和成长期较长,产品的成熟期较短,产品一旦步入衰退期的话,一方面现有用户群将不断减少,另一方面新产品会层出不穷,现有产品很快就被新产品淘汰出市场。
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贸易领域发生了许多重大的变化。以上几个专家形形色色的研究表明,创新就是当代国际贸易发展最为显著的特征。高科技日益成为提高国家竞争力的主要手段,很多国家和企业对R&D的投资不断的增加,发达国家R&D的投入占到了GDP的2%-3%,国外大公司R&D的投入占到了销售收入的10%-20%。从而大大改变了国际贸易结构。梁燕群的研究表明要是我国能够广泛地参与贸易创新,并充分利用贸易创新来加强区域合作和全球经济贸易的联系,加快科技进步和产品的升级换代,改善进出口产品的结构和贸易的条件,实现国际贸易优势的转换与再造,就一定能大大提升外贸竞争力,这对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也有很大的促进作用。贸易竞争力指数在各年间有明显的变化,从总体上看,我国高新技术产品贸易竞争力还是比较弱的,以水平分工参与国际的贸易为主。由此可看出,我国在一些新兴技术领域发明创造的能力还是比较弱的,缺乏自主创新。
其次,高新技术产品是高新技术创新、高新技术商品化和产业化之后的结果,因此它与传统产品相比具有以下特征:
(1).高知识密集度、高风险和高投入。首先高新技术本身的渗透性和相关性使高新技术产品凝聚多种技术,具有高知识密集度。其次在高新技术的创新、产业化、商品化的整个环节,需要大量的人力资本和资金投入。
(2).边际收益递增。随着科技在推动经济发展与经济增长中的作用加强,知识、技术作为高新技术产品最主要的生产要素的投入,使得高新技术产品出现了边际收益递增的特征。
(4).独特的市场需求。一是高新技术产品市场的需求会呈现出不可逆转的单向性。二是高新技术产品存在一种衍生性需求,即高新技术成果可以衍生到有关的产业和产品中。
在国外,Barbara·Breitschopf(1995)提出了理想的竞争优势是在世界市场上拥有相对价格或绝对价格优势。大部分的技术创新都会带来绝对价格的下降并引起高技术产品销售量剧增,而且会带来劳动生产率的提高,降低相对成本,从而来获得消费者青睐。Barro&Sala.I.Martin(1995)想到了一个只有两种类型国家的世界,如果这两类国家具有不同的投入,且没有资本流动,创新首先会发生在先进国家,而落后国家通过开放去模仿这些新技术。他们发现越开放的国家有更大的能力去攫取来自于世界上其他发达国家的新技术和新思想,从而认为开放国家有更强的吸收先进国家技术的能力。Griffith,Redding&Van Reenens(2000)也分析了本国R&D对来自于国外技术扩散促进作用的重要性,研究发现在低生产率的工业国家中,如果有重要的R&D投入则它们赶超的速度就明显会快一点。Eaton&Kortum(1996)的是研究支持国际技术外溢的存在的,他们发现在OECD国家中有超过50%的增长来自于美国、日本和德国的创新,即使是对美国这样的技术领先的国家而言,其生产率增长的大约50%也是来自其他国家的技术扩散作用。一国要真正享受国际技术外溢的成果,还必须拥有高素质的人才和R&D存量。通过高新技术产品进出口可以及时了解国际技术发展的动态,也可以从国际市场上去获取有益于发展的创新思维,为企业进一步创新节省了时间和精力,以形成更多的自主知识产权。
针对这些问题,可以寻求一些发展的方向。目前中国学者就相关领域的战略选择提出了一些思路。罗双临对这些专家的看法进行了汇总。如王建(1988)提到了国际经济大循环战略。他认为我国第一步可以先在沿海地区发展劳动密集型的产品出口,第二步再在内地产品带着走向国际市场,第三步就是重点支持附加值高的那些重加工业,使资金、技术密集型的产品也走向国际市场。刘重力、胡昭玲(2005)认为应该出口劳动密集型积累资金,同时适度保护和扶持本国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业的发展。我国的外贸战略虽要重视发挥比较优势,但是不能用比较优势战略作为基本的战略模式,而要挣开用比较优势理论为基础的传统国际分工模式的束缚,要重视运用战略性贸易政策。发展中国家既不能推行全面赶超战略,而且也不能完全推行比较优势战略,应实行选择性的赶超战略,集中国家力量到关键产业和技术领域中,集中精力在不具备比较优势的一些产业以求突破,确保产业结构和经济竞争力全面快速升级。但从前面的分析可以看出,当前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的发展只是量上的而不是质上的江南app体育,我国贸易弱国的地位并没有得到根本性的改变。要改变这一现状关键是要改善我国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的自主出口。当前我国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出口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涉及宏观、微观两个层面,问题比较复杂.绝不是单纯依靠政府或企业某一方面的力量就可以解决的,必须从政府和企业两个方面“双管齐下”。
首先,高新技术产品的定义。我国高新技术产品贸易研究人员罗双临(2004)研究表明有两种。第一,发达国家按照R&D的支出、科技人员的比例、产业标准等定义OECD的定义是:高新技术产品就是指R&D年度经费支出占该制造业年附加值36%以上的产品。包括了:航空宇航设备、自动化数据处理设备及部件、电子设备、医药品、电讯设备、科学仪器、非电动机械(含核反应堆)、电气机械、化学制品9大类39子类产品。
2.微观层面——企业的工作由于高新技术产品多属于产品引导型(先有产品,后有市场,对技术的性能绩效、消费者需求、类型、程度、市场规模、成长速度等都无法确定和判断,因此,高新技术产品具有高度的技术不确定性和市场不确定性。高科技企业就必须比传统企业更加重视国际营销。这主要体现在营销观念、营销技术和营销组织的创新。
在国内,海闻(1995)这样认为,尽管技术的国际与国内外溢的过程有可能会缩短各国技术上的差异,但本国固有的资源和技术条件对一国的长期发展和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仍然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史中亮(2003)就着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不同的区域、不同的技术类别制成品出口的作用,和对中国内资企业出口的影响,以中国实际状况为基础,对FDI与出口贸易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认为虽然外资企业对国内企业的出口具有一定的“挤入效应,但是从总体上讲,FDI对我国内资企业出口还是有促进作用的。江小涓(2002)还对FDI与中国出口竞争力的关系进行了定量的研究。她对外商直接投资企业与国内企业高新技术产品出口份额进行比较,认为FDI有利于优化中国的出口产品结构,提高出口商品竞争力。FDI通过资本形成、技术外溢等效应,提高了我国内资企业的出口竞争力。
保证高新技术领先地位的标志和根本条件是拥有自主的知识产权。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与它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特别是自主的专利的多少有密切关系。王允贵(2002)觉得,中国已经具备攻克中等技术产业核心技术难题的科技实力,我国促进技术进步的方式应该逐步由依赖发达国家的技术外溢及技术扩散转变为自主创新,而创新的方向可在技术产业中寻求突破,因为技术产业的发展非常符合我国工业化中期产业结构升级的要求,它能够防范贫穷化增长的出现,因此国家的产业政策应该紧盯技术产业的发展。邹薇和代谦(2004)一起对产品周期模型进行了扩展,在模型中引入了动态学习效应,研究发现在现今世界经济格局中,高技术产业的研发和生产主要都是被发达国家所垄断的,而低技术产品的创新和生产主要是由发展中国家来承担,产业的制造和研发存在从北方向南方转移的动态变迁。沈亚军、王宁(2006)经过分析R&D强度、专利申请数和R&D人员占行业人员比重对我国高新技术产品的出口竞争力的影响,他认为创新对我国高技术产业的发展和高新技术产品的出口有起到明显的促进作用。
目前应用较为广泛的是美国商务部制定的高新技术产品分类,包括:生物技术、光电技术、生命科学技术、计算机及通讯技术、电子技术、计算机集成制造技术、航天技术、材料设备技术、核技术、武器技术。我国高技术产业的最初概念起源于1986年的《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纲要》,将高技术分为航天技术、生物技术、信息技术、自动化技术、激光技术、能源技术、新材料技术七个领域。到2003年根据高新技术发展的趋势,我国调整了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目录,划分为软件、电子信息、航空航天、光机电一体化、新材料、生物医药和医疗器械、新能源和节能产品、环境保护和地球海洋、现代农业,共9个技术领域1875项产品。为了鼓励外商来投资高新技术产业,以引进国外先进适用技术和高技术,增强国内消化吸收以及自主创新能力,科技部和商务部在2003年组织编制了《鼓励外商投资高新技术产品目录》,目录中列明了高新技术产品按技术领域分为11大类,电子信息、软件、光机电一体化、航天航空、生物医药和医疗器械、新材料、环境保护、新能源和高效节能、地球空间与海洋、核应用技术和现代农业2006年,新版的《中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目录》在2003版的基础上进行了调整,包括的技术领域与2003版基本相同,所列产品共计1601项。2006年科学技术部、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共同编制了《中国高新技术产品目录》,目录包括电子信息、航空航天、现代交通、先进制造、新材料、生物医药和医疗器械、新能源与节能、地球空间与海洋、环境保护、核应用技术、农业共11个领域。
2.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的整体竞争力还是很弱。从上面的分析中可以看到 ,我国产品与国外同类产品相比竞争力是很弱的。
3.地区发展比较不平衡。东部沿海地区是我国高新技术产品贸易相对比较发达的地区,而中西部地区还是以初级产品Baidu Nhomakorabea口和工业制成品出口为主。沿海的城市的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远要高于中西部的城市。
(3)营销组织的创新当前,世界领先的高科技企业的营销组织呈现出联合化、扁平化、虚拟化的趋势。这种变化也是高新技术产品的特性所决定的,面对国际营销形式的新变化,高新技术企业必须着手建立营销联盟、调整营销机构、开展营销网络、强化营销沟通,实现营销组织的不断创新。
(1)理顺制度和体制制度和体制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好的制度或体制能够创造一个公正、有序的经济环境,从最大程度上激发经济主体的积极性,使经济活动充满生机和活力。
(2)进行结构性调整针对当前各地区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发展不平衡的现状.对高新技术产业进行结构性调整势在必行。结构调整工作要围绕三方面展开:地区结构调整,组织结构调整,部门结构调整,